Categories
All post 友好投稿 社區

【從古蹟看馬屎埔的人和事(2)】
邱家成員蘭姐訪問

4月初訪問蘭姐,未見其人,先見其花。60歲的她與花結下半生緣,其客家老房子被多款鮮花包圍著,紫色蝶豆花爬滿鐵絲網,深紅簕杜鵑隨風搖曳生姿,軟枝黃嬋鮮明奪目,經她悉心栽培,在陽光映照下欣欣向榮,跟她守護著的破舊石屋,成強烈對比。

蘭姐年輕時住在經歷過一次迫遷。她和丈夫邱先生都是客家人,先生祖籍沙頭角南涌。1960年代,港英政府開始興建船灣淡水湖,建設引水道時炸毁了邱氏祖屋,於是邱先生和家人換地到馬屎埔東村重建祖屋。他們的祖屋在1964年建成,一家4代住在3棟並列連成的房子,屋頂以黑瓦片鋪設,具客家建築特色。後來,邱氏於1971年在附近落成另一間房子,蘭姐在此房子長住至今,連同屋外數以千呎農地,自耕自足數十年。

客家婦女常予人刻苦耐勞的印象,蘭姐說,丈夫在外國工作,她是嫁到馬屎埔後,才開始學耕作,村民多務農,遇到想學的種植技巧,周圍問人便可,漸漸結識不少鄰居友好。

沒想到,人到中年,她的居所被納入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地區焦點」,附近將會興建大型商場,在政府的發展規劃上,她從未被諮詢過,家門前的小路近月突然被封,青苗也未點,也沒有人通知她。第二次迫遷命運已成定局,她連月來難以入睡,近期皮膚更生蛇,紅腫帶水泡,要吃10多粒藥止痛。

她現居的屋所附近的土地已被推土機移平,蘭姐獨自面對遷拆日子,不禁回憶起從前由沙頭角搬到馬屎埔時的辛酸。她說:「以前我們一家花盡力氣,把老家的傢俬、衣櫃及嫁妝等等逐一搬到粉嶺馬屎埔,那些木櫃啊,碗啊、衣櫃啊,我無力再搬了!到時直接扔到垃圾站算了!」她不滿政府「從來沒有跟我傾過收地安排,一直都無答案,只有眼光光係度等」。

走進其客家老房子,內裡用木板間成兩層,質樸如時光倒流大半個世紀。上到二樓,存放著古老木衣櫃和紅色樟木櫃,她說這是長輩的嫁妝,估計有過百年歷史。打開木衣櫃,內有一枚標有「乾隆」字樣的銅錢、小銅鎖以及一個石球。她說石球是家婆以前做客家炒米餅時,用來壓平米餅的工具,銅鎖估計是明清年間流行的廣鎖,上方呈三角形、下方呈斜方形,古時大多以銅製成,而銅錢的背景她說不清楚,只說這木櫃封存已久,鋪滿塵埃。

房子明顯歷盡半世紀風雨,呈日久失修的險象:有好幾隻窗戶破爛了未有修緝,天花的防水膠層板如洋蔥般大片大片剝落,令人觸目驚心。她說不懂怎樣修緝破爛天花,只用幾枝短竹免強撐起剝落膠板,然而,雨季快到,雨水隨時危及房屋結構。

「呢兩三年政府不停派人來,看了好多次石屋狀況,3月尾上水果班(地政)高層又來,但沒有跟我談如何安置和賠償,只是一路拖,我恐怕這間屋會拖到變危樓,房子的估值或會進一步下降,到時不知可以住哪裡。」

(*讀者投稿文章)
作者:北區街坊 彭碧珊 梁俊彥

相片由作者提供

#馬屎埔 #古蹟 #客家
#讀者投稿 #sparkyouthmedia

熱門文章

Like Us On Facebook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fts_twitter twitter_name=@hk_spark tweets_count=6 twitter_height=500px cover_photo=no stats_bar=no show_retweets=no show_replies=no]

Categories
All post 人物專訪 友好投稿 社區

【從古蹟看馬屎埔的人和事(1)】
馬屎埔與客家人在港歷史

偶爾發現馬屎埔村可能留存未評級古蹟,故聯絡在村內耕作的友人去看個究竟。因知道馬屎埔村內正面臨收地,古蹟命運或已成定局,趁村民與村落仍在,將一段馬屎埔村故事留下。

馬屎埔與聯和墟只一條馬路之隔,由村口信箱走入村內,走過士多與田邊館,路上有一棵由石崗菜園村移種的桂花樹,再行過一塊田,會見到一條用紙皮石寫上「寶安臺 」的小路,由此路走入去會經過幾間仍有村民居住的村屋,一路走到以往村民稱馬屎埔西村附近,在路盡頭會見到三間大屋,在不同位置上立於工地旁邊。

客家與現代混合建築 記載一段近代客家人家族史

在同一塊土地上三間大屋,屬原居於沙頭磺角南涌邱氏一家,邱家於六十年代,因受沙船灣淡水湖引水道工程影響而遷居當時以農民居多馬屎埔村,買地起屋定居至今,部份家庭成員於九十年代已移民英國,現在因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而再度面臨迫遷。

三間大屋外牆皆有水泥批盪,而外形各異,其中兩間能從外形辨認出與客家建築相關,在角落一間石屋,金字屋頂做用瓦片搭成,唯屋頂因失修已破落,而正大門上方有屋匾更用塗料上色,屋外圍設有水井、蕉林與農地,自成一閣。

 

另一間在村內農地旁邊,由三間屋連接並排而成,三間屋各設有大門及小型騎樓,在末瑞另設一間共用房間,與客家排屋外型相近,樓高兩層,門前有共用空地與水井。另外,從外牆剝落可見,房子是使用鋼筋水泥建成。

筆者不是古建築專家,難以定論邱氏兩間客家屋古蹟價值,客家建築在香港古蹟亦有不少,不過客家與現代混合建築,相信並不普遍,仍然值得注意,令筆者更感興趣的是邱氏一家客家身份與沙頭角、馬屎埔歷史間故事,是甚麼原因令這家客家人出現在馬屎埔?

客家人與邱氏

據中國歷史學者所指,客家人在古代是指一切客籍漢人,是一個戶籍概念,在香港近代史裡,客家人遷往香港是始於清朝在遷界令廢除後,對香港鄉村恢復進度有感不足所推行招墾政策(時為1684年)。

客家人南遷新界至今已近逾三百年,礙於新界兩大平原–元朗和粉嶺早已為鄧廖侯彭幾個大族所有,逐只得沿今日沙頭角、梅子林、蓮麻坑、石涌凹、鹿頸、坪輋等地沿粉嶺大埔進入新界以至八鄉、荃灣、馬鞍山及西貢等地,當時客家人只能選擇在租用大族田地開耕,與大族為鄰共處,或在山地與海邊等劣地,由零開始,造堤壩,開耕地立村,香港歷史學者蕭國健更指客家人在新界開墾有功,客家村落湧現為新界提供人口與農地,支撐墟市及農業發展為新界打下重要基礎。註一

以邱氏族人其中一個於沙頭角址週邊集居地「山咀 」為例,根據一六八八年版《康熙新安縣誌 》,該村名為「山嘴輋 」,原為龍躍頭鄧氏所擁有。在招墾後邱 氏與吳 氏、羅氏、巫氏、黃氏、及徐氏等 客家族羣聚居該地。後來成為當時沙頭角區內最具財力成員,推動清代沙頭角東和墟建墟及沙頭角海填海擴充耕地。(註二)而邱姓族人亦開始在沙頭角各處及往大埔西貢等地散居,成為於新界其中一個普遍姓氏。沙咀村邱氏因早於1898已於港定居,被視作原區民。客家人在新界東面群居立村,亦成為香港獨特景觀。

新界故事尚待發現

發現客家建築固然可喜,問題是建築與客家邱氏族人故事,是否足以說服政府與古諮會,將兩間屋納入古蹟,更難以寄望在推土機來到前能將其保留。因為香港古蹟評級制度存在一個致命缺點是除法定古蹟外,古蹟全部都不受法律保護,而法定古蹟是政治決定,亦無特定準則。

更甚,今次發現,沿於本土研究社公開古蹟辦一份於90年代完成約8,800幢「具潛在文物價值建築物」研究報告的部份資料,引起本人注意,開始實地調查,調查過程亦發現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所有與環境及古跡相關重要評估,以至政府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文件中,在古蹟報告部份都從未有所提及在馬屎埔村內有任何發現,該份報告在90年代始未得到政府認真看待,做成今日困境,發展計劃明顯存在多重政策失誤。

報告更指自當時北區已有1394幢古蹟需要評級,數目約為目前已評級古蹟數目九倍,而古蹟評級與保育政策問題,在近年皇都戲院及石硤尾儲水庫事件,已有不少討論,故在此不贅。畢竟古蹟靈魂在於其故事與社區脈絡,否則都不過是空殼。

此外,客家人貢獻在香港歷史裡鮮有被提及,從邱氏族人故事卻清晰可見在港客家群體在新界文化生活語言習俗皆有重要影響力,成為建構今日新界重要力量,隨著英殖扶植廣東話成為香港主要方言,如何從目前僅餘5%港人掌握客家語現實下,了解在港客家人新界故事,維持香港正消失的本土性,客家文化地位值得重新摸索

REF
註一:  探本索微 : 香港早期歷史論集 / 蕭國健著.
註二 : 新界沙頭角山咀協天宮 文物價值評估報告 古諮會AAB/3/2021-22 (附件C)

(*讀者投稿文章)
作者:北區街坊 彭碧珊 梁俊彥

相片由作者提供

#馬屎埔 #古蹟 #客家
#讀者投稿 #sparkyouthmedia

熱門文章

Like Us On Facebook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fts_twitter twitter_name=@hk_spark tweets_count=6 twitter_height=500px cover_photo=no stats_bar=no show_retweets=no show_replies=no]

Categories
All post 友好投稿 社區

【九月四截止】
北區街坊一齊入信 !
反對梧桐河水貨城 !
|街坊投稿|

A/FLN/22計劃:  https://www.info.gov.hk/tpb/tc/plan_application/A_FLN_22.html
截止日期:04/09/2020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後遺症
第一擊 : 梧桐河違規燒烤場變水貨城

A/FLN/22唔止水貨城咁簡單

最近北區梧桐河一個位於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內,土地改劃申請再受爭議,有申請人在城規會提一份土地用途改劃申請,梧桐河畔近石湖新村及奕翠園兩幅土地,連同一個涉及違規燒烤場一併改建,規劃申請書內指申請人希望能在區內提供一個方便遊客購物的地方,臨時商店及服務行業、娛樂場所、康體文娛場所(燒烤場)及公眾停車場(貨櫃車除外)(為期 3 年)

 


水貨城燒烤場,發財一條龍

按星島日報及區議會會議紀錄披露(註一),水貸城與違規燒烤場所處地段(Lots No.)部份相同,而據土地查冊資料顯示,涉事地段由一群廖姓人士持有,負責營運的 「梧桐河小鎮發展有限公司」,其幕後股東旗下有不少公司,行業涵蓋多個範疇。該燒烤場在多重投訴下仍然營業,其面書專頁「歡樂今燒BBQ」,於8月22日仍有推出廣告今次申請疑為燒烤場正當化同時沾手水貨生意鋪路

在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撥款獲通過前後,新界北區愈來愈農地及棕地等由祖堂持有土地平整發展個案,大多用作停車場、燒烤場、貨櫃場及與發展工程相關,而今次面積屬相當規模,趁收地前搵快錢,類似土地發展個案相信會不斷出現,對發展區周邊社區做成壓力。(註二)


涉嫌違例發展攪死優質農地


區議會會議亦曾於2019 年 1 月 21 日會議跟進相關問題,其中規劃署回覆指已根據《城市規劃條例》要求有關人士於 2019 年 3 月 6 日或之前中止有關違例發展。

該兩幅土地涉及至少兩宗農地破壞事件,根據城規會申請書紀錄,A/FLN/22 水貨燒烤場及停車場,於近年亦涉及兩未宗未獲批准農地改劃申請

分別是  :

A/NE-FTA/162 由農地改劃擬議臨時露天存放建築材料及存放建築材料及工具連附屬辦公室 (註三),及A/NE-FTA/183 由農地改劃擬議臨時展覽及會議廳連商店及服務行業和食肆

兩宗申請實地原址及提交資料圖片所見(註四),該兩地分別已開始擺放物資貨櫃屋及進行土地平整工程,疑為先破壞後發展個案

而值得注意城規會兩次皆以保護農地及申請人未能證明改劃對週邊環境不會造成負面影響為主要理由,否決改劃申請

距離九月四號仲有幾日,劉其烽議員建議大家以反對水貨城及交通理由提出反對,固然可取,筆者則另外建議引用過往城規會反對過往兩次申請的理由,入多幾球,要求城規會否決申請

理由如下:
1. 有違農地規劃用途原意: 首要確保農地農用,同時保障荒置農地繼續可耕,
因此臨時申請改劃不合乎原意。
2. 申請人未能證明不會破壞周邊環境及景觀。

3. 若批准申請將開破壞農地先例,情況持續將造成環境破壞。
4. 申請人未能證明項目對週邊交通不會構成影響。

 

參考資料:
(註一) 動議內文 9/2019規劃署的書面回應
(註二)蘋果日報 :
新世界粉嶺「鬼屋」丟空13年 突出手夷為平地 疑避3,000萬空置稅

(註三) Previous S.16 Applications R4-R6
(註四) A/NE-FTA/183 PLAN

撰:上水街坊CY    插圖:Spark
(*以上文章由網民投稿,純屬投稿者個人意見,與本媒立場無關)

熱門文章

Like Us On Facebook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fts_twitter twitter_name=@hk_spark tweets_count=6 twitter_height=500px cover_photo=no stats_bar=no show_retweets=no show_replies=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