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All post 生活/文化

【Spark・撻著 五週年】
#WE_Stand #WE_Witness #WE_Ignite

「各位讀者,大家好,我哋係 Spark!」
不知不覺,Spark已經邁向第五年。由一開始打算只是做做社區故事,去到後來走出北區,跑跑又跌跌,令我們慢慢摸索到何謂「採訪」,如何了解受訪者的故事,聽過故事後又應如何呈現給讀者?相信這數年來的每個歷程都是不可或缺的。
這五年間,有成員由中學升上了大學,有成員步入社會工作,而香港亦在不停改變。或許會有灰心、有失望、有憤恨的時候,但我們希望透過每個故事,為留下來的人作一個記錄,繼續做我們當下還能做的事。
其實本來五週年只打算圍爐(拍條片激勵吓一眾成員),但說著說著就演變出這次的策劃,願以這三個默默在不同領域努力的人、的故事,為各位帶來一點點激勵(又或者是安慰,whatever!)。 謝謝各位,繼續努力。
 
 
 
Starring: Mandy / Susu
Text: Yan
Cine:Ball / Niki / MJ
Edit:Ball
 

熱門文章

Like Us On Facebook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fts_twitter twitter_name=@hk_spark tweets_count=6 twitter_height=500px cover_photo=no stats_bar=no show_retweets=no show_replies=no]

<script async src=”https://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script>
<!– 橫 –>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data-ad-client=”ca-pub-1579568966216788″
data-ad-slot=”2549779472″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Categories
All post 生活/文化

【 #spark專訪】
專訪上水爆谷創辦人陳梓峯

港式爆谷 講香港故事
戲院爆谷就食得多,你又有冇食過豉油味、芫荽味、奶醬多味爆谷呢?上水爆谷喺2022年由前任御太區區議員陳梓峰成立,專門調配適合香港人口味的爆谷配方。一齊睇吓呢個香港本土品牌嘅故事啦!

熱門文章

Like Us On Facebook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fts_twitter twitter_name=@hk_spark tweets_count=6 twitter_height=500px cover_photo=no stats_bar=no show_retweets=no show_replies=no]

<script async src=”https://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script>
<!– 橫 –>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data-ad-client=”ca-pub-1579568966216788″
data-ad-slot=”2549779472″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Categories
All post 最新 - 即時新聞 生活/文化

【試當真NTR熱】
咩係NFT?
同Bitcoin有咩分別?

2021年NFT 引起咗一波熱潮,藝術家 Beeple(本名Mike Winkelmann)10 秒短片《Crossroads》嘅NFT喺舊年年頭以 660 萬美元成交。之後,Twitter 創辦人Jack Dorsey 嘅第一篇推文「just setting up my twttr」亦都以290 萬美元賣出。NFT 究竟只不過係巨大嘅投資泡沫抑或真係物有所值?

首先我哋要知道咩係NFT先。NFT 又稱 Non-Fungible Token (不可替代的代幣) , NFT 如同中文譯名,每一粒NFT 都係獨特嘅。NFT同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一樣依靠區塊鏈進行交易。每一粒Bitcoin 嘅價值都係一樣(截至26日晚九點半:HKD$315,573.91 ),但NFT嘅價值就係由NFT創造者所定。所以其實我哋可以視NFT為藝術品,如果有人欣賞嗰個NFT 咁自然會有買賣。

如果我哋想把握呢個趨勢加入NFT,有咩風險要留意? NFT 究竟對創作者有啲咩影響?

投資或創造NFT

如果我哋要投資或創造NFT, 首先我哋要了解NFT嘅交易平台。 全球最大嘅NFT 交易平台係Opensea,佢是一個綜合型NFT交易所,同其它交易所唔同嘅係,Opensea擁有豐富嘅NFT種類,無論係遊戲、影音、定係網域名稱,都可以喺Opensea上面搵到。咁我哋可以點樣喺 Opensea 製造NFT 呢?其實好簡單,打開Opensea 之後我哋點擊create ,如果你已經擁有軟件加密貨幣錢包,咁你就可以係Opensea 加入你個錢包;如果冇就要自己整返個(比較出名嘅軟件加密貨幣錢包有MetaMask)。

當你成功加入咗個錢包喺opensea 之後,你就可以將自己創作嘅圖、音樂、影片等轉成NFT。如果你嘅NFT 有特別嘅元素,你可以加插TAG ,令其他人搜尋NFT 時更容易發掘到你嘅NFT。

雖然mint NFT唔洗畀錢,不過如果你想有人買你嘅NFT 就要先用軟件加密貨幣錢包畀Gasfee (油費 )先可以推 NFT出 market 㗎!Gasfee 主要係用以太幣付款,而以太幣嘅定價係浮動嘅。所以,如果你考慮整NFT ,要清楚明白當中嘅風險。

❇️NFT點幫到創作者?

話雖如此,NFT 長遠嚟講有可能為創作者帶來被動收入。因為當第一個買家賣出創作者嘅NFT 畀其他人時,創作者都可以獲得一定百分比嘅分潤。而如果粉絲買入創作者嘅NFT ,當中嘅錢會100% 去返創作者度,創作者就可以透過NFT 直接得到粉絲嘅經濟支持。

NTR:試當真的NFT

NFT 為創作者帶嚟更好嘅機遇同自由度。以「 試當真」為例子, 雖然佢哋一早已經有YouTube 會員制嘅方法去獲得觀眾嘅經濟支持,不過當中嘅會員費有部分會被YouTube 收取作平台費用。因此,佢哋決定進入NFT 嘅世界,希望更直接獲得觀眾支持。試當真嘅NFT Project 名為NTR(Next Trial Run),持有NTR 嘅人會有四大福利,當中包括到戲院觀賞每月精選影片「謝票場」同演員交流、可以優先購得舞台劇VIP 門票、可參與「藝員訓練班」選秀工作、以及可以喺電影留下名字同埋出席獨家首映禮。

NTR今日(26日)中午已經截止認購,一共售出2,692個,以每張0.2以太幣售價計算,估計NTR已經為試當真籌得超過一千二百萬。可見NFT 係一個難得嘅機遇為,創作者帶來最直接嘅支持。

#NFT #NTR #試當真 #唔好心邪
#sparkyouthmedia

撰:Matthew     編:Ball     美術:WWS

熱門文章

Like Us On Facebook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fts_twitter twitter_name=@hk_spark tweets_count=6 twitter_height=500px cover_photo=no stats_bar=no show_retweets=no show_replies=no]

<script async src=”https://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script>
<!– 橫 –>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data-ad-client=”ca-pub-1579568966216788″
data-ad-slot=”2549779472″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Categories
All post 最新 - 即時新聞 生活/文化

【#Spark觀後感】
同行尋光-
關於社工的人種誌劇場

若要將社工擬物,大概街燈會是個挺貼切的形容。它們一支支相隔不遠地駐守各個街邊、各個社區。在有太陽的時分,我們未曾留意過它們的存在;甚至到深夜,黃燈打在各大街小巷,甚至我們身上,我們都不曾注意到。直至人抬頭看時,才會發現黃光原來很柔和,可以為憂鬱的夜中帶來一點色彩。每走過幾步便有一支,它們聚集起來,照亮了街,成為了光,指引街上迷失的人。但各街燈的背後,他們的故事也是如何呢?

社會對社工有許多不同看法,學生們都認為社工是「報寸」大師,凡說出口的最後都會回報上去;討論區認為社工是份輕鬆工,高薪厚職,行行企企,有時與人談笑風生,人人也能做,憑甚麼那麼高薪,甚至只懂報警,更加要批鬥;對於一般普羅大眾,有些認為他們是幫助人的人,有的則認為社工無用,甚至不少人的社工的認知都來自近幾年的社會運動。貌似社工在社會並不吃香,但對筆者而言,他們能50多年來一直存在於香港,必有他們的原因。記得朋友問過我社工憑甚麼成為社工,我當時啞口無言。

而《一條褲》劇社早前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了一套關於社工,名為《同行尋光》的社會劇場,當中的形體、故事及不同社工的心聲,我們大概能從中找到此線索。

面對各種批評、唾棄,社工事實上每日也面對四面楚歌的景況。他們要面對社會、客戶(clients)、公司業務,甚至自己。社工的工作令他們像人又非人,他們務求與clients建立真誠的關係,但為了引導他們向更好的方向,社工卻常使用社工腔對答

「係咪發生咗咩事,可以同我傾下喎」、「最緊要係你唔放棄自己,我哋都唔會放棄你」

而面對這些情況,輕則被還以面色,重則被粗口問候,淪為他們的出氣袋,而劇中也有重現這些情景。面對學校不太友善的學生,只要靠近、問發生甚麼事,就會被罵得狗血淋頭;勸阻clients別再吸毒,會換來「你懂甚麼!」

社工不論面對誰,也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情。相信沒有人被人用粗口問候時會不難受,特別在你原意是想幫人的時候。不同的地方在於一般人,他們有選擇權被問候後去不幫助,他們可以任由他墜落,甚至在旁譏笑他的失敗,而社工不能。社工不論如何都懷着一顆心 — 我不論如何也不會放棄你 而不斷調整自己心態,儘管在使用者不知的情況下,他們氣餒、憤怒、難過,最後仍以正向、積極、有盼望的態度去幫助傷害你的人,而這並不容易,為的只是想表達不能放棄自己,凡事總有方法。

社工不能將過多情緒顯露(特別是會影響使用者的情緒,如抑鬱等),因而會慣性不斷壓抑自己情緒,以不影響專業判斷,回家亦不想將負擔加在家人或重要的人身上,久而久之,他們成為最需要用感情去扶持人,同時卻因壓抑而失去感情,對自己感麻木的人。甚至有時也會質疑自己,有目的的問答(套料)又是否真的是真誠,而在鼓勵的背後,問題又是否真的有方法解決,許多時候甚至連自己也不能確實回答自己。種種的自問自答下,才能發現自己一直壓抑的心靈已傷痕累果累。

戲中有一故事筆者非常深刻,一位社工在家訪一位已戒食毒品的17歲青年。青年與一位名叫Benny的朋友居住(因青年與家人關係其差,因此搬出來住),青年戒了毒品,又剛找到份送外賣的工作(若幾千元薪金),貌似一切漸入佳境。但家訪期間青年的母親突然致電過來,稱要向兒子借萬元還賭債,青年不斷掛斷,卻又不斷打來。最後青年對着來電顯示破口大罵,甚至從旁邊拿出毒品來。社工激動地言明若食毒品他就不能再上來家訪,而青年由一開始還能說說笑,變成「你放棄我們啦,我們沒有救的!」

社工阻止無門,你知道是錯的,但你只能勸告,不能親自動手,因決定權仍在那青年身上。因此不論社工多不想,有些東西始終不到社工作主。面對無力感,各種複雜的情緒,他臨走前說了一句「我們不會放棄你,但你不要放棄你自己!」後來他們在餐廳偶遇,大家問問大家近況,青年說家中不用再還債,亦同母親同居,社工問他那近他同住的Benny如何,青年略帶沉重地回答他早前吃「冰」,在單位自殺死了。青年反問社工為何當初要離開,不再家訪「若然你仍在,也許他就不用死」。社工沒有回應,青年最後離開,留下社工獨自一人,他低着頭,沉思着。

大概不能想像那位社工當刻的感受,但同時又複雜得不能想像。我們大概只能用同理心去感受當刻的那份無力,卻難以完全代入他,以及他們之間所經歷的事和羈絆。當初離開是社工自己的選擇,大概我們代入其中,也會想到這些事

「若然當初沒有走,他會不會仍在身」、「為何當初我不處理好一點?」、「我又幫到誰人?我真的在幫人嗎?」

他的故事沒有再續寫,但已經足以反映出社工所面對的景況。除了被不斷被罵,自己也會同時陷入那個不斷質疑自我、壓抑自我的循環中。為了專業,社工們要控制自己,務及給予最好的服務。但因為專業,因為控制自己,社工不自覺地壓抑了自我,開始質疑自己所做的是否真的是正確,最後甚至難以面對自己。

雖則如此,社工始終會在各種關係中取得力量,因為初心總會給他們力量。在劇中,一位駐校女社工起初與一位品行不好的女學生關係其差,社工當中也經歷各種氣餒,但隨着時間推移,與學生建立了好的關係,學生也漸漸變好。看見clients一步步走出自己的難關,擁抱自己,重新出發,這份力量同時也會渲染社工。即然面對工作上、自身價值上的種種不如意,但clients的成長,也能使社工重拾些少成就感,為那份初心加點燃料。

作為以人為本的行業,但他們卻最難以面對自己。而在這份矛盾中,經歷掙扎、挫敗,最後仍能調節、取得平衡,同時保持同行、不放棄每個人的初心、才是社工最不能被取代的原因。

澆滅初心的不只是自己和別人,還有制度本身。劇中使用了一個遊戲來諷刺影響非政府社福機構很大的整筆撥款津助制度。此制度於2000年推行,其著重提高效率和成效、改善質素、鼓勵創新、加強問責和提供彈性,以應付社會不斷轉變的需要。此制度漸漸將以人為本的行業量化,強調計算所用的成本、參加人數,而非只能否有效幫助人,因這太難定義及量化。

即使能加強問責、更易管理,同時效率也能提高(因為目標為本),但同時量化及制度改變令行業由良性競爭變化惡性。因服務需要NGOs投標,當中成功與否取決於NGOs在計劃中所預計的服務人數,成本等(一切可量化的,以作評估)。劇中有一個關於老人癡呆症的服務投標,A NGO計劃青年人能與長者一起編造自己的故事圖冊,幫助他們記錄自己的人生,同時亦促進跨代共融,但平均成本每人需若一千元。B NGO計劃有盆菜宴,及各種參觀活動,而受眾極廣,平均每人只需幾元的成本,最後看似與老人癡呆症無關的活動贏得了投標。

同行之間由互相配合、幫助,變成互相排斥,害怕分享被抄襲,最後演變成拿更多撥款、更多活動的競爭。社工其中一個規則要遵守機構的規矩(未必每間一樣),在這制度下,社工要「跑數」,幫人同時要達成機構「目標」,為的是拿更多資源及機會去幫人,但前題是犧牲部分clients 。社工難以抽離於制度行事,但同時這份制度又異化得與社工價值背道而馳,將人心、感情都計算入冷冰的數據中。

如何在制度下,狹縫下調整心態,保持初心也成了一大學問。畢竟在混亂的大環境下,在調和兩種不近似的價值時難免易失去焦點,人同時亦慣性選擇較為輕鬆的選擇,這時初心便會白白流失。
(也許社福界確實需要更好的管理系統,但這制度或許仍有好多改善空間,而改善更非門面功夫,蜻蜓點水式的)

有趣的是觀眾們的反應,在中場休息時能明顯知道不少的觀眾就是社工,他們看着這些辛酸的故事,卻會笑着與身邊人討論,不禁笑着點頭讚成這有多準確。大概這也反映了一群社工們對自己工作的心態,縱然在沉重中,也需要笑一笑,明天會更好。

社工其實也是狹縫中生存,這並不是突顯社工這一職業特別卓越,而其他職業不需要面對這些問題,只是社工也值得同一份量的尊重,因為保持初心,調整心態放在任何一行都不是易事。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改變等更加難以處理,並無一套固定規律,因此其經驗及處理手法並不是所有人都擁有,其專業性及需要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除了clients需要同行外,劇中其中一個重點是強調社工自己也需要同行者,而同行者就是同工們,特別當社會也不太明白社工的難處時,圍爐取暖是社工們所需的休憩處 — 重新裝備,然後再出發。

整體戲劇以形體連貫起來,起初一群人在黑暗中游盪、跌低、又被扶起。人被槍射中,幾位演員同時呈現出人每秒倒下的畫面。直至到戲劇中場休息前才對形體添加詮釋。同樣的形體,但加了一個到處搖曳的燈泡。當燈炮一到的時候,倒下的人便被扶起;當槍支變換成燈泡時,人便從躺在地上,變成站起來。社工總會面對社會上好多的冷言冷語,許多的目標、初心、和挫折也許社會上的人都不明白,而人往往難以獨自面對,因此除了clients需要那一份同行,社工自身也要成為其他社工的同行者,正正這樣才能撫平傷痛,重新得力。作同行者,並不如想像中容易,除了同行,同時也要面對自己和制度。

劇中的未段分享了許多社工的心聲,及一些與社工相關的社會事件,如荃灣天台屋和油麻地艇戶。這些事件多次提醒何為社工的初心,以及社工所追求的事。當中亦不禁令人反思社工是否只是透過社運鼓吹社會撕裂,亦或這只是右翼對社會轉變的不安而衍生的批評。這反思提醒了各位社工,他們為此付出的原因是甚麼?真的只是為了破壞社會安寧嗎?還是這是整個社會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當中亦重演了不少受訪社工的心聲,雖以戲劇角度來說也些冗長、沉悶(長約20分鐘),但卻正正透過如此多人的心聲突顯出社工們的同行和光,就是這樣疊加出來。他們非只有其中一人能成為光、成為同行者,但是每一個人亦可以付出少許,為這光添加點能量。透過說話和行動,也能安撫正在迷失或經歷低潮的社工們。

筆者並不是想神化這職業,而是希望讀者亦可從其他角度去思考,也許你會發現社工其實也值得一份名為專業的尊重;而他們的薪水,也許沒有過高,始終他們要做的不只是社工的工作。

撰: kaka 

#spark觀後感 #同行尋光
#sparkyouthmedia

熱門文章

Like Us On Facebook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fts_twitter twitter_name=@hk_spark tweets_count=6 twitter_height=500px cover_photo=no stats_bar=no show_retweets=no show_replies=no]

Categories
All post 最新 - 即時新聞 生活/文化

【串流平台碎片化 】
Netflix不再獨大?

隨著2021年來到尾聲,各大串流平台趁著聖誕節的檔期推出新的精彩作品。除了Netflix早前推出Red Notice和下月上映的Don’t Look Up的大卡士製作外,12月仍有不少期待以久的續作,如Emily in Paris: Season 2, Money Heist: Season 5 Part II 上映。

除了新上映的影單外,Netflix在日前亦宣佈在12月底前將有一系列的影集下架。當中不少大作Cast Away, Matrix I-III,以及長青處境喜劇Modern Family和 How I Met Your Mother 將離我們而去。

作為串流平台龍頭的Netflix在兩三年內失去了不少熱門影集的版權。對於用家而言,背後牽涉到的問題是當串流平台破碎化後,以往習以為常的模式會否出現改變。十一月中,美國串流平台Disney+登錄香港,引起熱潮。這股熱潮反映了各大平台決定自立門戶,與Netflix在串流平台市場競爭。因此,大量熱播美劇,如The Office, Friends, Prison Break, The Walking Dead等都收回在Netflix的版權並在自家平台進行串流。

對於用家而言,平台破碎化定然會帶來不方便。2020年前,我們都習慣在一個付費平台中觀看所有的影集。特別是疫情下,串流平台成為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總會在平台上找到滿意的節目。串流平台不再獨大會改變用家的使用模式,從以往先訂閱然後再在平台上尋找有興趣的影集,到了現在或許要先比較不同平台提供的影集然後才決定訂閱那個平台。

但是,在使用模式的改變時,亦伴隨平台競爭帶來的質素提升。當串流平台市場有更多參與者,難免會淘汰質素較為參差的。對於用家而言,「中伏」的機會能相應減少,相信不少用家都曾經有過追看了10多集沉悶的劇集感到後悔的經驗。而且,當平台不再能購買熱門影集的版權將能投放更多資源在開發新影集。單單是2019年Netflix付給Friends版權方WarnerMedia 的版權費就高達1億美元。在節省了相關的支出後便能投資到自製內容之中。相比起付費外購節目,任該節目再受歡迎,對於平台而言遠遠不及擁有自己版權的節目具有持續性。串流平台的競爭相信能帶來不同的一面。

撰: jerb

#netflix #Disney #串流平台
#sparkyouthmedia

熱門文章

Like Us On Facebook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fts_twitter twitter_name=@hk_spark tweets_count=6 twitter_height=500px cover_photo=no stats_bar=no show_retweets=no show_replies=no]

Categories
All post 最新 - 即時新聞 生活/文化

【📽Spark影評】
「掛羊頭賣狗肉」
的愛情電影?
《 #鱷魚 》 (2)

誠然,筆者個人對台灣愛情電影一直沒太大好感。最深刻是數年前被女友拉入場看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那個只有主角兩人有感情、其餘角色一律沒有血肉。電影的世界觀只為成就主角之間的愛情,實在叫人嘔心。雖然票房大賣,電影App當中的觀眾評論亦一致讚好,當時筆者還是忍不住獻出自己第一篇影評叫人「不要中伏」。然而換來的只是被人說成「其他電影公司打手」、「沒情感的垃圾」…

回到《鱷魚》當晚,甫踏出影院便聽到同場另一對女觀眾呻悶,說劇情太多對白,角色名亦十分老土。筆者不得不認同《鱷魚》與我過往所認知的台灣愛情電影有很大分別,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故事主線雖圍繞柯震東(飾 假釋釋囚 余大偉 / 小魚)與李心潔(飾 農夫陳芝平)二人的感情發展為主,卻沒有忘記故事發展的背景世界觀。電影頭段小魚出獄,成為議員辦事處的員工,欲在工作崗位取得認同;慢慢因處理農地缺水問題認識了女主角陳芝平。導演編劇的確花不少時間鋪展農地缺水問題源由,從一般商業愛情片角度來說這處理手法可謂罕見,但筆者覺得這手法令二人關係發展更加自然,沒有令二人從現實環境抽離,更合情理。

雖然故事背景發生於台灣,但戲中小混混收地的手法,甚或是固中的勾結、政府部門職員官僚的態度,相信對於有關注土地發展問題的香港觀眾都不會陌生。

「你會唔會一直陪我行落去?」
李心潔曾於HKTV《選戰》(2014) 一劇飾演葉晴一角、
在貨櫃碼頭外與黃宗堯漫步的經典對白。

到 2021年的 《鱷魚》又是一套講述在不公義之下發現真愛的電影。現今香港仍然風雨飄搖,不少人可能會感到孤單無助。筆者願大家都能像兩位主角般,找到那個抓緊信念,願意和你一路走下去的「同路人」。

影評 / Ball      編輯 / Jerb
相片提供:mm2 Entainment 

#台灣電影 #鱷魚
#柯震東 #李心潔
#spark文化生活 #sparkyouthmedia

熱門文章

Like Us On Facebook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fts_twitter twitter_name=@hk_spark tweets_count=6 twitter_height=500px cover_photo=no stats_bar=no show_retweets=no show_replies=no]

Categories
All post 最新 - 即時新聞 生活/文化

【📽Spark影評】
「甚麼都能進口,
只有土地不能。」
《 #鱷魚 》 (1)

《鱷魚》是一部台灣電影,劇情講述別名鱷魚的小余(柯震東飾)在17歲時因參與幫派活動,並且在指使下殺死敵對幫派成員而入獄。多年後出獄,在以前的老大劉主任(李康生飾)指示下成為議員的助理。小余年輕時在獄中多年,沒有太多的社會歷練,初回歸社會因而面對著不同的困難。劉主任一天指派小余到高雄鄉間協助陳芝平(李心潔飾)處理農田的水源問題,令兩人日漸生情。

小余、陳芝平和劉主任是三個對立的角色。小余沒有社會歷練,而且他走路和說話的方式,有著草根氣息。電影在初期塑造小余試圖重新適應社會。雖然他遇上困難,但他憨直的性格讓他在辦事處中找到融入社會的空間。直到他遇上陳芝平,一個讓他傾心的對象,透過農田缺水的工作與她建立更親密的關係。缺乏社會經驗的小余在感情上亦常常遇到尷尬的情形。例如陳芝平叫他拍下農地的情形,他卻偷偷拍下陳芝平。小余在三天兩頭就去陳芝平的農地,即使被她討厭也死賴死不走。找不到人幫忙就自己動手清被堵住的水溝,到她被流氓找麻煩時仍挺身而出。

劉主任則是小余的對立面,他擁有社會經歷,明白如何能夠在這個社會制度中偷取利益。他在面對不同社經地位的對象時會有不同的態度。以辦公室奉茶為例,對應不同的來賓他有著三種招呼客人的茶具。他亦善於利用自己的職權阻止競爭對手,又以恐嚇和威脅的方式謀取自己更大的利益。劉主任和陳芝平的衝突正正是建基於利益之上。陳芝平是高雄郊區的擁有土地的農民。當地迎來工業發展時,企業劃一收購農民的土地用作建廠。陳芝平正正是該農地中的「釘子戶」,拒絕接受賠償,議員和企業的勾結亦因為陳芝平拒絕搬遷而無法發展。

「甚麼都能進口,只有土地不能。」
陳芝平用逝去父親的說話突顯出她所代表的農民階級正是以土地作為在地的聯繫。

電影背景所在的地方是高雄城市邊緣,遠處是煙霧瀰漫的工廠。政府難以接觸這些地方,因此便需要依賴議員辦事處這些媒介處理有關地區的事宜。政府要依賴中間人接觸,因此容易出現官商勾結。電影後半段發現,原來農田缺水不是官僚運作的守舊,而是廠商透過議員辦事處利用斷水來逼走陳芝平。小余求助無門是因為政府機關、警察和議員都想在廠商發展中分一塊餅。只是因為小余如鱷魚般地堅持,才令到勾結出現變數。

《鱷魚》整片以愛情貫穿劇情。隨著勾結的揭發,看起來清新的愛情添加上了一層陰暗的社會氣氛。儘管小余和陳芝平的結局不如預期般開花結果,但他們的愛情仍然能夠反映到社會寫實的一面。

影評 / Jerb      編輯 / Ball
相片提供:mm2 Entainment 

#台灣電影 #鱷魚
#柯震東 #李心潔
#spark文化生活 #sparkyouthmedia

熱門文章

Like Us On Facebook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fts_twitter twitter_name=@hk_spark tweets_count=6 twitter_height=500px cover_photo=no stats_bar=no show_retweets=no show_replies=no]

Categories
All post 最新 - 即時新聞 生活/文化

【📽第四屆平地學生電影節】
節目推介

平地學生電影節由平地映社策劃,是一個以學生為本的電影交流平台,今年首辦「本地競賽」,希望鼓勵年輕人持續自主創作。

這次的電影節為各位帶來了不同類型的作品,當中有不少紀錄片為小編帶來了不少驚喜,創作者以不同形式來呈現紀錄片,有幽默的、有壓抑的、也有煽情的,對比起其他類形的電影也一點都不輸蝕。

我們與她朝夕相對,她對我們的生活瞭如指掌,
可是我們對她的生活又有多少了解?

《孩子,我回來了》是一套十分煽情的紀錄片。這電影講述印傭Ceci結束11年的移工生涯,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當中紀錄了在傭主家的溫馨,也有在家鄉的生活;有對傭主家的不捨,也有對家人的嚮往,點點滴滴裹也煽動著觀眾的淚水。是一套能感動到小編的紀錄片。

學校對每位學生來說,熱血、感動、挫敗、成長……這些印象十分深刻,
代入另一個角色去觀察這所學校,又會是怎樣的感覺呢?

《謝生》是一套既沉重又壓抑的劇情紀錄片。主角謝生是一個晚更校務員,在疫情下,社會氣氛十分沉重,他的工作也受到了不少壓力。本片在分鏡的角度、色調、聲音上下了一番心思,營造出一種十分壓抑的氣氛,這鏡頭上澎湃的張力挑動著觀眾的情緒。令人反思到,在這沉重又壓抑的社會中,我們又是否還有一刻喘息的空間?

「助人為快樂之本」,
當中的快樂是指賜予幫助的人會得到快樂,
那受助者呢?

《輪椅殺手》是一套以紀錄為題材卻十分幽默的劇情片。故事透過拍攝因車禍而失去下半身覺的華哥,與為他拍生命紀錄片的導演之間的經歷,帶出在利益面前,道德的界線在哪?劇情帶領著觀眾去了解助人與偽善中間的一線之差,而偽善,甚至能成為殺人的凶器。

精選節目

【本地競賽及亞洲學生作品選】
由三十部精選作品編成六個主題節目:「三尖八角」、「FF 原是永恆」、「過去進行式」、「一夜長大」、「返屋企」及「家的形狀」,主要表達學生對家和世界的聲音。

【純粹睇戲?Filmcation?】
放映多部本地遺珠電影作品,設映後有Beer Party供大家暢談暢飲

【東南亞短片節—得獎作品集】
選放馬來西亞的新興短片節 「SeaShorts Film Festival」的四部得獎作品

【本地競賽頒奬禮】
由多位學生導演及評審即場頒發多個獎項。

獎項包括:

平地精神獎

大獎

藝術探索獎

學生評審團獎

評審團評判(排名不分先後):

試當真 – 許賢、蘇致豪

好青年荼毒室 – 鹽叔(楊俊賢)

演員兼導演 – 盧鎮業

多位導演 – 張紫茵、郭臻、陳巧真、黃勺嫚

主辦單位:平地映社

日期:2021年11月18-28日

地點:

  • ️百老匯電影中心

        九龍油麻地眾坊街 3 號駿發花園 (港鐵油麻地站 C 出口)

  • ️逸東酒店

        Music Room 4/F Kino 1/F 佐敦彌敦道 380 號

節目詳情可瀏覽 groundupfilmsoc.org/4thgusff

購票及登記:

「本地競賽及亞洲學生作品選」百老匯電影中心https://www.cinema.com.hk/tc/movie/special/16

「特備節目」逸東酒店
https://bit.ly/3GnoGvK

撰: 影評 / Paul      介紹 / YCY

相片提供:平地學生電影節

#本地電影 #學生電影
#spark文化生活 #sparkyouthmedia

熱門文章

Like Us On Facebook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fts_twitter twitter_name=@hk_spark tweets_count=6 twitter_height=500px cover_photo=no stats_bar=no show_retweets=no show_replies=no]

Categories
All post 生活/文化

【 #spark專訪】
微光音樂:
詩歌唔一定唔啱音!

大家對詩歌嘅刻板印象係咩呢?悶?唔啱音?定係老土呢?
今次我哋採訪咗微光音樂,佢哋正正想擺脫呢啲刻板印象,話比人知用廣東話去創作詩歌都可以啱音,讓更多人,唔單只基督徒,可以接觸到廣東話詩歌。佢哋亦希望透過音樂,話比大家知喺一個咁艱辛嘅世代中仍有盼望,鼓勵大家做自己喜歡做嘅事。
唔知大家睇完又有冇對廣東話詩歌改觀呢?

熱門文章

Like Us On Facebook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fts_twitter twitter_name=@hk_spark tweets_count=6 twitter_height=500px cover_photo=no stats_bar=no show_retweets=no show_replies=no]

<script async src=”https://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script>
<!– 橫 –>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data-ad-client=”ca-pub-1579568966216788″
data-ad-slot=”2549779472″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Categories
All post 最新 - 即時新聞 生活/文化

Vaundy —
我們不能改變的事
但為何我們尚要拼命去改變?

早一段時間,J-POP的風潮因YOASOBI而在港再被捲起,他們的歌也曾登上Spotify HK Top 50,與Uniqlo合作推出的聯名衫款亦被搶購至空。不少日文歌(非所有)引人入勝的原因在於反差,有些有着輕快與激昂的旋律,卻附着令人壓抑、唏噓、絕望的歌詞,甚至有些普通的旋律下,說的竟是自殺與被欺凌。不禁令人慨嘆,有時人生就是如此無助。在文化背景不同,語言出現隔幕下,一首日文歌又可以跟我們遠方的香港人說些甚麼呢?筆者希望介紹Vaundy — 一位22歲青年 所作的 《しわあわせ》(Shiwaawase),雖當中有許多不專業的分析及主觀感受,但希望藉此產生少許共鳴,也希望讀者細味此歌。
 
此歌是為日本醫學專科學校 — 首都醫校、大阪醫專和名古屋醫專 所寫的2021電視廣告歌,並在4月發佈。而春天是日本學生的畢業季節,是學生們各散東西的時間,同時撞上疫情,令這一首關於時間、盡力、邂逅及分離的歌顯得格外有意義。歌名是由兩詞「幸福」(Shiawase) 和 「皺紋」(Shiwa)組成。「幸福」的出現是源自「皺紋」。「皺紋」是人與人在人潮下的邂逅,的一絲連結,而當中我們創造了回憶,有喜有悲,有奮戰有失敗,因而我們的「皺紋」重疊了起來,更因時間的流逝,「皺紋」也越長越多。但十分可惜的是,時間總有流逝完畢的𣊬間,人也會有分離的一日,留下不能再累積的「皺紋」。我們始終不能改變事實,但這份不會消除的「皺紋」又對我們有甚麼意義呢?學會堅持?學會接納?學會犧牲?為此我們又能抱着多少決心撐下去?
「我們甚麼都無法改變,現在我也緊緊掌握着」— 《しわあわせ》
最令人摸不着頭腦的,大概是那MV所呈現出來的畫面。感覺意義不明的手勢舞,一堆數字與符號在天空飄浮。當中的人為何都帶着不屈的眼神,又為何那個世界看似空虛混沌?MV中的人都窮盡他們的辦法,嘗試把時間停下來,令我們能免於分離。時間停止,感覺是件不可能的事,但他們絲毫沒有想放棄的一刻。他們依然做着他們的本分,將會面對流血也好、天塌下來也好,死亡也好,他們仍吶喊着,拼命着。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拿着戟,卡在兩個齒輪之間的人。他想憑一己之力去阻止齒輪運作,但明顯地齒輪仍朝內轉動。他鏡頭的最後一幕,近拍着他吶喊的模樣。至於下一秒齒輪再往內轉,人會變成甚麼模樣,實在不難預計。可惜那位黑人只要隨手一揮,擺鐘打破屏障,繼續擺動,時間繼續流逝,亦代表他們先前做的東西徹底失敗了。最後音樂內混着一把咆哮聲,音量隨將到結尾而漸小,最後消失,剩下虛無。
 
因此,這首歌對我們 — 香港人 又有何意義?這是屬於我們的「幸福」,我們因此而相遇,建立群體,一同開心亦一同痛苦。我們產生了一道道難以消除的皺紋,當中記載的是血與汗,難以數盡的記憶及難以阻隔的連結。或許現實誠是殘酷,如那黑人般,有權有勢的人只要隨手一揮,面不改容就能控制許多的世事和環境,將一切由血汗換取的東西殲滅。但我們也需確信以往,甚至將來所做的事也有它的意義存在;有人已盡全力、有人被磨成灰燼,但始終仍有人。歌和歌中的故事有完結的一𣊬,留下了令人絕望的結局,我們的生命也有完結的一刻,但這地方和盼望尚未完結,亦不應由任何人斷定已經完結與否。或許聽見一片寂靜會使人懼怕,我們躲在屋簷下,苦惱着自己該做甚麼。但請細看那皺紋,它記錄了甚麼同時亦繼承了甚麼。
 
相信啟示、相信人、相信神;若都不相信,至少也把它交給「命運」、「運氣」和「回報」吧。懇請迷惘、各散異地的人,也要「一生懸命」下去。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讓你們得以自由。」
 
撰: kaka 圖: Yan
 

熱門文章

Like Us On Facebook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fts_twitter twitter_name=@hk_spark tweets_count=6 twitter_height=500px cover_photo=no stats_bar=no show_retweets=no show_replies=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