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All post 人物專訪 最新 - 即時新聞

【離_留_香港 (一)】
導演伍嘉良 – 在異地繼續講香港故事

2021年9月,金像獎最佳電影《十年》導演暨策劃人伍嘉良於 Facebook 發文,指自己已經身處英國,一切安好。當友人紛紛留言向嘉良表達關心,他卻回應「生活資訊熟到可以做 Youtuber 」。

伍嘉良曾創作社區紀錄片《趁還有墟》,紀錄上水、粉嶺、天水圍及深水埗四個墟市的人情小故事。2016年,其策劃及參與執導其中一個單元的《十年》奪得201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2019年,他加入了壹傳媒旗下短片創作平台《一丁目》,擔任短片監製,奈何平台只營運了不足一年便解散。2020年8月,壹傳媒大樓首次被警方進入搜查;那時香港國安法立法生效剛一個月。

嘉良的Facebook帖文,公開他已身處英國,一切安好。

「簡單地好」

嘉良早在 Facebook 公佈消息前的一年多抵達英國。他表示,自己的情況不像一般的移民,離開香港前未有作甚麼計劃、住宿、工作均沒有很好的安排,「都幾趕,冇諗太長遠⋯⋯工作上做到自己熟悉嘅範疇係最理想,但其實都係見步行步,遇到咩諗到咩就試咗先。」抵英的大半年頭,嘉良一直保持低調,讓自己慢慢適應。

適應當地的天氣和語言溝通會是最大問題?「覺得香港(天氣)仲大鑊啦」嘉良雖聽過很多人說英國天氣又濕又凍,但現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適應,「比起熱,我寧願揀凍。」

語言上,嘉良說過往在香港較少用英語溝通,讀書時「又唔係咁叻」,當地人仍會接受他這種「一般的英文」。他指,因為歷史上英國已經習慣有不同國家的人來英,故他們會尊重不同人的語言文化,所以對於自己講英文也沒有太大壓力,「講反而唔係問題,有時係聽唔明」,笑稱「要袋定啲『Great』、『So Nice』、『Brilliant 』」等的簡單英文,「扮明」時用作禮貌回應,總算能夠溝通。

他直言,生活上「如果好多要求嘅人實有好多嘢可以挑剔」,但自己是一個相對簡單的人,很滿足這種「簡單地好」的生活。

伍嘉良(圖中)舊年11月於曼城參與放映會。(受訪者提供相片)

打算做Uber司機

「一開頭真係預咗揸Uber。」嘉良說。英國與香港的稅制不同,令當地的職業無分貴賤,從事不同工作的人均能維持生活水平,甚至是貨車司機,一個的薪金也能達六、七萬港元,只要願意做就可以足夠支持生活,「差在你嘅興趣⋯⋯概念上要彈性啲,可能一路做一路 Explore,就容易啲選擇到自己要做嘅嘢」

嘉良抵英初期,英國疫情嚴重。2021年前半年仍一直實施封閉管理,直至7月19日,當局宣佈全面解封。在很多地方 Lockdown 的情況下,「要諗有啲咩可以盡量 Work from Home」,他只能在新居,繼續剪接在港未完成的電影主題曲MV工作。

及後,有團隊聯絡上他,邀請他為樂隊話梅鹿的新歌《位所》接拍MV及攝製MV相關人物的紀錄短片系列。他找了四個不同國藉的攝影師合作,以錄像記錄了四個異鄉人在英國的故事,讓他能夠再次投入時間創作。

最後有沒有揸 Uber ? 「冇啊,或者遲啲搞完電影節啦~ 」

成功重操故業

嘉良抵英的消息傳出,多了人知道他身處英國,便開始參與了一些講座和分享會,自己亦舉辦社區放映活動,「無論係《十年》定還是之前嘅《趁還有墟》紀錄片,覺得可以同觀眾討論、交流係好有意思,過往喺香港都好鍾意做,所以嚟到呢邊都繼續做。」

筆者曾在香港協辦社區放映。在熟悉的香港籌辦都已經不易,他卻在一個陌生地方重新開始,「喺香港範圍容易掌握,但英國範圍很大,去一個地方可能已經要二日一夜,好似去咗轉台灣咁。」

「唔知道地方、放映模式、關係網係點,好多都要重新建立。」嘉良一步步累積了經驗,就變成了現在的電影節模式。

(受訪者提供相片)

「香港值得在英國擁有一個電影節。」

嘉良表示,他與另一個策展人黃靜籌辦電影節是希望集中將一些應被注視的電影呈現予觀眾。他認為電影是最合適的媒介,能夠與當地觀眾說多一些關於香港的故事,又能提醒當地港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他說,「這是在延續一種文化、文化薈萃,與海外觀眾交流的同時,他們亦會關心香港的現況。」

第一屆英國《香港電影節》以「斷裂與重生」為主題。嘉良指,「斷裂」是一種狀態–新香港與舊香港的斷裂。不論文化和身份認同,甚至是家庭關係和人與人之間信任的斷裂,香港人流散異地,均與舊有的一切「斷裂」。

隨著香港的創作自由逐漸受到箝制,本地創作者面臨自我審查。嘉良認為電影的本質是自由,自由於創作,若失去創作空間,有一種聲音就會失去。但正正在壞到極處的時刻,這便是「重生」之處。他指,以往在最壞的年代或之後,往往會出現一些優秀的電影,能夠突破框架創造出「未知的生命力」,這種未知對香港的離散是一種力量。

故兩位策展人以「斷裂與重生」作首次英國《香港電影節》的主題,盼能透過電影中每個香港故事,引起身在異地的港人共鳴,反思自己的身份和文化,繼而「重生」。

香港電影節(英國)海報

不是社運片電影節,「都唔係好多啫!」

電影節將放映共16部電影,除《時代革命》和《理大圍城》外,更有探討香港本土議題的紀錄片《香港本色》。在港區《國安法》及加入政治審查的《電影檢查條例》的逼迫下,當中與香港社會運動相關的電影,在香港上畫的機會渺茫。

當中也有政治色彩較淡的電影,題材有關香港香港露宿者議題的《濁水漂流》和《橋風輕輕吹我臉》、講述移民故事的紀錄片《家庭團聚》,以及陳果導演「九七三步曲」中的經典作品《香港製造》4K修復版等。

在這時代,創作的空間尤其可貴。「社運片都係三四部…都唔係好多啫!」嘉良指,一些與抗爭有關、被稱作「社運片」的紀錄片和電影在香港不能公映,但正常的電影節是不用考慮那麼多,「正常電影就可以上映,只是在某些地方成了禁片。我們沒有刻意選擇被禁播的電影,純粹回復正常,正常地觀看正常的電影。」覺得有代表性、值得欣賞、有觀眾群的電影,就會被揀選。

香港電影節(英國)節目名單

你我是共同體

時代當下,香港人面對得最多的,是離別。

嘉良表示,去留並不是最重要,

「無論是離開,抑或留下來,大家的狀態均是『共同體』。我們要提醒自己、做好自己,由自己做起,慢慢一步一步走下去。」

伍嘉良導演 /《十年》導演暨策劃人 / 《香港電影節(英國)》策展人

Hong Kong Film Festival UK Facebook 專頁
▶️ www.facebook.com/HKFF.UK/

訪、撰:Yan / Ball
美   術:Ball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sparkyouthmedia

熱門文章

Like Us On Facebook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fts_twitter twitter_name=@hk_spark tweets_count=6 twitter_height=500px cover_photo=no stats_bar=no show_retweets=no show_replies=no]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